家庭网络的不归路 – 思考

真正思考我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家庭网络应该是在2016年中,那时有了不知道从哪淘汰下来的小米路由器Mini做主路由。当时希望内网里的每一台设备都可以自由自在的打开Google,因此给它刷了pandorabox固件。部署了隧道和ChinaDNS成功实现了我的需求,虽然有很多不足,但也算人类的一小步。

在那之后陆陆续续使用了半年,期间也遇到过很多问题,最糟心的莫过于因为隧道不稳定、内存过小、CPU性能太烂等原因导致“无网可用”。

根据当时的核心需求结合对家庭网络的认知,我认为我的网络应该应至少满足以下几点:

  1. 全千兆。都已经2016年了,没有任何理由再选择百兆产品了。
  2. 性能应满足一定的需求,比如要考虑隧道在使用AES-256加密时双端数据的加解密资源消耗,现代路由器大多数都是ARM架构,跟x86架构比起来,这显然是一处短板。再比如RAM和ROM至少得256MB以便有足够的空间承载足够的应用
  3. 如果路由包含无线功能的话,5G频段速度应至少不低于1300Mpbs。因为无线本身就是半双工,拦腰砍一半后就只剩650Mbps了,考虑到经常使用iPad或电视访问NAS中的视频、文件等,当然是越快越好
  4. 路由应尽可能稳定,我相信在任何情况下,断网=断命这一点对我来说是完全成立的。更何况我也没有那么多时间每天或定时重启/调整路由器。
  5. 路由固件要尽可能易用,同时开放一些进阶功能的设置,以便在需要调整对应功能时不至于手足无措。
  6. 路由固件可扩展性强,且上面可承载的应用应至少可以满足我自由自在打开Google的需求。

以上六点拿出任意一点单独来看的话,其实市场上都有对应的产品与之相符。比如第四点,我相信不管是民用级还是商用级的产品,稳定性无论如何都是放在第一位的,以至于淘宝几十块买的路由器也能游刃有余的满足前两点。

至于后两点,确实值得拿出来说道一下了,首先有一个常识:“越复杂的东西出问题的可能性越大”。这个常识我觉得不限行业,不限场景,几乎可以形容身边的大多数事物。那么回过头来,仔细想想,每当我在路由中安装或部署一个功能、一个应用,都会增大路由本身的不稳定系数,都会导致前四点无法完全满足,这种时候只能借助经验和理解做一些小小的平衡,还能怎么办?凑合用呗!

2 个评论
  1. 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下看到了你的网站,更看到了你对生活的记录,一种心态。心旅历程的记录,你好朋友

  2. 双软路由搞起来

来吐个槽(ノ*・ω・)ノ)